别把 “肺炎” 先兆当伤风!
2021-01-16

肺炎似伤风 ,

谨慎莫混淆。

全民齐抗疫 ,

居家勿大意。


肺 ,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 ,因此中医里也被称作“华盖”。意思是说 ,肺像雨伞 ,为我们的五脏六腑遮蔽风雨。身体里的这把“雨伞”受损了 ,我们的健康就会亮起红灯。

肺炎青睐3类人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而肺炎的初期体现很容易和伤风混淆。肺炎初期与伤风相似 ,可能有发烧、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但症状大多要比普通伤风重一些 ,病情严重者还可能泛起胸痛、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现象。

1、压力大、爱熬夜的人群:年轻人事情压力大、久坐室内、缺乏运动、经常熬夜 ,身体素质欠好 ,很容易伤风。伤风后又喜欢自己买药吃 ,或者认为能挺过去 ,结果拖成了肺炎。如果伤风治疗5~7天不见好转的话 ,就要警惕是否熏染肺炎了。

2、老年人或有基础病的人群:如慢阻肺、哮喘、气管炎、糖尿病患者。老人得了肺炎 ,最常体现为连续低热和精神萎靡。另外 ,肺炎患者呼吸明显比力费劲 ,甚至呼吸窘迫 ,这些在伤风患者身上很少泛起。发现家中老人有这样的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

3、低龄儿童:儿童患肺炎多泛起高热 ,病情进展迅速 ,严重者会泛起休克、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 ,退热药一般只能暂时缓解。如果发烧连续不退或上述症状不停加重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须要时行胸部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户外防范需谨记

1、注意保暖不聚集:防寒保暖 ,外出时多穿衣服 ,防止呼吸道经受剧烈的温度变化而丧失抵御病菌的能力 ,尽量制止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2、适时出门勤锻炼:不要过早出门锻炼 ,尤其是雾霾天气时 ,要等太阳升起后再出门。适量、合理锻炼身体 ,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慢跑等可改善心肺功效。

3、三餐合理足睡眠:清淡饮食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多饮水 ,保证富足睡眠 ,注意劳逸结合。


居家“抗疫”勿大意

即使远离了冷空气和病菌 ,足不出户也有患上其他肺部疾病的风险。冬天很多人为保暖将门窗紧闭 ,把寒冷关在窗外的同时 ,也把污染的空气关在了屋内。长时间吸入这样的空气 ,轻则会泛起头痛、眩晕、精神萎靡不振、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重则会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心肺疾病 ,对健康十分倒霉。

1、空气新鲜“氧”分足:室内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 ,让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起来 ,让室外的含氧空气流入到室内 ,这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好、最有效的措施。●每天开窗2次。其中 ,上午9~11点以及下午2~4点 ,这两个时间段的车辆较少 ,空气污染物也少。●每次开窗20分钟左右 ,把房间里两个距离最远的、对着的窗子打开 ,保证屋里的空气转换。

2、减少空气污染物: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时高于室外 ,甚至到达室外的2~5倍 ,这很大一部门是由室内的灰尘引起的。建议扫除卫生时接纳湿式清扫 ,注意清扫床下、书报堆、桌椅下、衣柜深处等容易积累灰尘的地方 ,棉被、床褥、地毯、鞋帽、棉絮等要经常晾晒。清扫晾晒时 ,不要在居室内拍打被褥、沙发、毛毯等。拆洗棉被、羽绒服时最好戴上口罩 ,以防吸入含有尘螨的灰尘。

3、谨记睡觉别蒙头:人在睡眠时 ,会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蒙头睡觉 ,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氧气浓度不停下降 ,恒久吸进这种空气 ,容易导致胸闷、头晕。天气再冷 ,睡觉时也要把头露在外面 ,保持头部的清凉 ,同时保持通畅的呼吸 ,减少二氧化碳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4、学会健肺呼吸操:除了规避伤肺因素外 ,肺功效强大 ,也能够让身体越健康。正常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3500~4000毫升 ,成年女子约2500~3000毫升 ,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每10年下降9%~27%。 可以通过练习呼吸操提升肺功效 ,改善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癌、肺部纤维化等疾病。另外 ,当人主动调治呼吸的深度和频率时 ,还能有效放松绷紧的神经 ,舒缓焦虑心情 ,减轻失眠症状。


中药预防及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诊疗方案》中 ,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疫”病领域 ,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 ,病位在肺 ,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本文就轻型推荐如下:

1、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均适用:推荐处方(清肺排毒汤):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 (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清肺排毒汤”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试点 ,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2、针对轻型患者泛起寒湿郁肺证:所谓寒湿郁肺证即发烧 ,乏力 ,周身酸痛 ,咳嗽 ,咯痰 ,胸紧憋气 ,纳呆 ,恶心 ,呕吐 ,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 ,苔白厚腐腻或白腻 ,脉濡或滑。推荐处方: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8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3、针对轻型患者泛起湿热蕴肺证:所谓湿热蕴肺证即低热或不发烧 ,微恶寒 ,乏力 ,头身困重 ,肌肉酸痛 ,干咳痰少 ,咽痛 ,口干不欲多饮 ,或伴有胸闷脘痞 ,无汗或汗出不畅 ,或见呕恶纳呆 ,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 ,苔白厚腻或薄黄 ,脉滑数或濡。推荐处方:槟榔10g、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 ,连翘15g、青蓠10g(后下)、苍术10g、大青叶10g、生甘草5g。

别把 “肺炎” 先兆当伤风!

肺炎似伤风 ,

谨慎莫混淆。

全民齐抗疫 ,

居家勿大意。


肺 ,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 ,因此中医里也被称作“华盖”。意思是说 ,肺像雨伞 ,为我们的五脏六腑遮蔽风雨。身体里的这把“雨伞”受损了 ,我们的健康就会亮起红灯。

肺炎青睐3类人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而肺炎的初期体现很容易和伤风混淆。肺炎初期与伤风相似 ,可能有发烧、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 ,但症状大多要比普通伤风重一些 ,病情严重者还可能泛起胸痛、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现象。

1、压力大、爱熬夜的人群:年轻人事情压力大、久坐室内、缺乏运动、经常熬夜 ,身体素质欠好 ,很容易伤风。伤风后又喜欢自己买药吃 ,或者认为能挺过去 ,结果拖成了肺炎。如果伤风治疗5~7天不见好转的话 ,就要警惕是否熏染肺炎了。

2、老年人或有基础病的人群:如慢阻肺、哮喘、气管炎、糖尿病患者。老人得了肺炎 ,最常体现为连续低热和精神萎靡。另外 ,肺炎患者呼吸明显比力费劲 ,甚至呼吸窘迫 ,这些在伤风患者身上很少泛起。发现家中老人有这样的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

3、低龄儿童:儿童患肺炎多泛起高热 ,病情进展迅速 ,严重者会泛起休克、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 ,退热药一般只能暂时缓解。如果发烧连续不退或上述症状不停加重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须要时行胸部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户外防范需谨记

1、注意保暖不聚集:防寒保暖 ,外出时多穿衣服 ,防止呼吸道经受剧烈的温度变化而丧失抵御病菌的能力 ,尽量制止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2、适时出门勤锻炼:不要过早出门锻炼 ,尤其是雾霾天气时 ,要等太阳升起后再出门。适量、合理锻炼身体 ,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慢跑等可改善心肺功效。

3、三餐合理足睡眠:清淡饮食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多饮水 ,保证富足睡眠 ,注意劳逸结合。


居家“抗疫”勿大意

即使远离了冷空气和病菌 ,足不出户也有患上其他肺部疾病的风险。冬天很多人为保暖将门窗紧闭 ,把寒冷关在窗外的同时 ,也把污染的空气关在了屋内。长时间吸入这样的空气 ,轻则会泛起头痛、眩晕、精神萎靡不振、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重则会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心肺疾病 ,对健康十分倒霉。

1、空气新鲜“氧”分足:室内天气晴朗时开窗通风 ,让室内室外的空气流通起来 ,让室外的含氧空气流入到室内 ,这是增加室内空气含氧量最好、最有效的措施。●每天开窗2次。其中 ,上午9~11点以及下午2~4点 ,这两个时间段的车辆较少 ,空气污染物也少。●每次开窗20分钟左右 ,把房间里两个距离最远的、对着的窗子打开 ,保证屋里的空气转换。

2、减少空气污染物: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有时高于室外 ,甚至到达室外的2~5倍 ,这很大一部门是由室内的灰尘引起的。建议扫除卫生时接纳湿式清扫 ,注意清扫床下、书报堆、桌椅下、衣柜深处等容易积累灰尘的地方 ,棉被、床褥、地毯、鞋帽、棉絮等要经常晾晒。清扫晾晒时 ,不要在居室内拍打被褥、沙发、毛毯等。拆洗棉被、羽绒服时最好戴上口罩 ,以防吸入含有尘螨的灰尘。

3、谨记睡觉别蒙头:人在睡眠时 ,会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蒙头睡觉 ,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氧气浓度不停下降 ,恒久吸进这种空气 ,容易导致胸闷、头晕。天气再冷 ,睡觉时也要把头露在外面 ,保持头部的清凉 ,同时保持通畅的呼吸 ,减少二氧化碳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4、学会健肺呼吸操:除了规避伤肺因素外 ,肺功效强大 ,也能够让身体越健康。正常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3500~4000毫升 ,成年女子约2500~3000毫升 ,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每10年下降9%~27%。 可以通过练习呼吸操提升肺功效 ,改善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癌、肺部纤维化等疾病。另外 ,当人主动调治呼吸的深度和频率时 ,还能有效放松绷紧的神经 ,舒缓焦虑心情 ,减轻失眠症状。


中药预防及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诊疗方案》中 ,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疫”病领域 ,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 ,病位在肺 ,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本文就轻型推荐如下:

1、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均适用:推荐处方(清肺排毒汤):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 (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清肺排毒汤”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试点 ,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

2、针对轻型患者泛起寒湿郁肺证:所谓寒湿郁肺证即发烧 ,乏力 ,周身酸痛 ,咳嗽 ,咯痰 ,胸紧憋气 ,纳呆 ,恶心 ,呕吐 ,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 ,苔白厚腐腻或白腻 ,脉濡或滑。推荐处方: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8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3、针对轻型患者泛起湿热蕴肺证:所谓湿热蕴肺证即低热或不发烧 ,微恶寒 ,乏力 ,头身困重 ,肌肉酸痛 ,干咳痰少 ,咽痛 ,口干不欲多饮 ,或伴有胸闷脘痞 ,无汗或汗出不畅 ,或见呕恶纳呆 ,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 ,苔白厚腻或薄黄 ,脉滑数或濡。推荐处方:槟榔10g、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 ,连翘15g、青蓠10g(后下)、苍术10g、大青叶10g、生甘草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