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药(四)
2015-07-13

〖中医药文化〗

窗前孤灯诵古经 ,

精研灵兰秘典真 ,

中医情愫常入梦 ,

晨曦又传念书声 。


近代中医药(四)

〖名医名著轶事〗

    梁保和 ,原名文藻 ,字荷汀 ,北京人 。生于1876年 ,卒于1960年 ,享年84岁 。梁氏认为中医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治病务求实效 ,应博采古今诸家之长 。他认为治病不能见证治证 ,应从病因病症中求治法 ,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具体的治疗实践中 。梁氏以济世活人为已任 ,不仅治病救人 ,而且兴办中医教育 ,开办“中国医药专门学校” ,在其时发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


『救助幼儿』

    梁氏辨治小儿热证 ,多以轻灵之剂获效 。他呈治一男性患儿 ,2岁 ,高烧抽搐 ,经治不解 ,前医用羚羊粉、生石膏等大量寒凉药物 ,服药后高热稍减 ,但抽搐不止 ,神志昏愦 。梁氏认为属寒凉过抑 ,冰伏其邪 ,表邪不解 ,热郁于里所致 ,治以轻清宣透 ,散寒解表 。药用霜桑叶、薄荷、紫苏叶、荆芥、杭菊花、苦桔梗、莲子心、石菖蒲、钩藤、焦曲、麦冬、鲜芦根等 。一剂烧退搐止 ,再用清热养阴以善其后 。


   《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或名《杜自明整骨经验概述》 。骨伤科著作 。杜自明口述 ,其助手整理 。该书整理了杜氏擅长手法治病之特点 ,以及杜氏教授技艺 ,注重临床实践 ,强调:多能生熟 ,熟能生巧 ,巧能生智 。一旦临证 ,手触于外 ,巧生于内 ,心随手转 ,法从手出 。对骨之横断、斜断、碎断 ,筋之松弛、痉挛 ,虽在肉里 ,以手扪之 ,自悉其情 ,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等 ,颇富特点与启发 。


    杜自明 ,男 ,汉族 ,四川省成都市人 ,生于1877年 ,卒于1961年 。杜自明从事中医骨伤科60余年 ,坚持从临床实际出发 ,形成了独到的治疗骨折筋伤的手法 。他凭据《医宗金鉴》中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等正骨八法 ,结合自己祖传手法 ,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正骨手法 。他强调“多能生熟 ,熟能生巧 ,巧能生智” ,临证经验积累十足 ,自能手触于外 ,巧生于内 ,心随手转 ,法从手出 。对折骨伤筋的内在病情 ,从外施治 ,效果很好 。


    王仆诚 ,原名联福 ,男 ,汉族 ,生于1877年 ,四川省江县人 。王仆诚从事中医儿科事情60余年 ,造诣颇深 ,主张防重于治 。他提倡“三分医药 ,七分调治” ,阻挡常服药 ,乱服药 。他说 ,只要慎风寒 ,节饮食 ,勤锻炼 ,讲卫生 ,小孩就会不生病或很少生病 。即使偶而患病 ,只要稍加调治 ,也会很快痊愈 。他强调 ,儿科医生不仅要富有同情心 ,而且还要有耐心 ,要善于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 。要耐心解释 ,多作分析 ,不要把小病说成大病 ,同时还要把应当注意的事情和调治要领告诉病家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病治好 。


〖医德事迹〗

    王仆诚常讲 ,人与人之间应当休戚与共 ,缓急相通 。特别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 ,更要将心比己 。他说 ,医非营业 ,药以治病 ,医生不能唯名利是务 。他主张 ,医生的职责是一不图报 ,二不沽名 。在他开办的“荣丰堂”药店 ,悬挂着许多牌匾 ,他最喜欢“医非营业”、“药以治病”这两副 。对于病重而又无钱买药的患者 ,他总是免费施药诊治 。解放前 ,天花病广泛流行 ,他在恒久的医疗实践中 ,不仅专心研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天花的有效疗法 ,而且热心推广接种牛痘疫苗以预防天花 。每年春秋两季 ,他都要免费为群众接种牛痘疫苗 。其时 ,成都尹仲锡曾设“慈惠堂” ,收养被人遗弃、无家可归的病残孤儿 ,并教以技艺 。他则义务为那些小孩治疗疾病 ,所需药品均免费提供 。


    魏舒和 ,字长熙 ,河北省蔚县人 ,生于1891年 。魏舒和临证非常重视调肝理胃(脾)、宣肺利窍 ,其中宣肺利窍医耳病是其学术特长 。他见临床上肝胃(脾)反面病变最多 ,接纳舒肝和胃法治疗颇有心得 ,故以“舒和”为号 。宣肺利窍医耳病是魏舒和“耳聋治肺”看法的体现 。他以此法治疗耳聋重听效果显著 ,常用药物如杏仁、桔梗、蝉衣、菖蒲等 。


『施诊治病』

    魏舒和临床还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如治一年逾古稀的女性患者 ,喘咳痰多 ,黄白相兼 ,病十余日 ,夜重昼轻 ,不能平卧 ,喉中痰鸣 ,脉象弦滑 ,舌质淡红 ,苔白滑而腻 。使用宣肺化痰、平喘降逆法 ,取葶苈大枣汤、小青龙汤、生脉饮三方加减 ,药用葶苈子一钱、大枣五枚、杏仁泥三钱、苦桔梗一钱半、嫩射干一钱半、炙麻黄三分、五味子一钱、细辛三分同打 ,生石膏五钱、酒条芩三钱、浙川贝母各一钱半、桔红络各一钱半、旋覆花二钱(包)、鹅管石一钱、苏子霜一钱半、海浮石、黛蛤散各三钱布包 ,冬瓜子五钱、北沙参五钱、炙甘草一钱 ,二剂喘平 ,五剂诸症皆消 。


〖今世名医〗

    纪宝华 ,男 ,1932年老2月生 ,湖北省黄梅县人 。内科学教授 ,担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0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 ,1956年结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 。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医疗 ,包罗会诊、急诊、门诊及病房事情 。能熟练处置内科疾病 ,抢救过许多危重病人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尤其在心血管血液动力学和高血压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在瑞士进修期间从事高血压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尤其是关于Ca2+Mg2+交感受体与血管收缩关系方面的研究 。


    愿好朋友立志须如三古盛 ,为书自起一家言!



近代中医药(四)

〖中医药文化〗

窗前孤灯诵古经 ,

精研灵兰秘典真 ,

中医情愫常入梦 ,

晨曦又传念书声 。


近代中医药(四)

〖名医名著轶事〗

    梁保和 ,原名文藻 ,字荷汀 ,北京人 。生于1876年 ,卒于1960年 ,享年84岁 。梁氏认为中医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治病务求实效 ,应博采古今诸家之长 。他认为治病不能见证治证 ,应从病因病症中求治法 ,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具体的治疗实践中 。梁氏以济世活人为已任 ,不仅治病救人 ,而且兴办中医教育 ,开办“中国医药专门学校” ,在其时发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


『救助幼儿』

    梁氏辨治小儿热证 ,多以轻灵之剂获效 。他呈治一男性患儿 ,2岁 ,高烧抽搐 ,经治不解 ,前医用羚羊粉、生石膏等大量寒凉药物 ,服药后高热稍减 ,但抽搐不止 ,神志昏愦 。梁氏认为属寒凉过抑 ,冰伏其邪 ,表邪不解 ,热郁于里所致 ,治以轻清宣透 ,散寒解表 。药用霜桑叶、薄荷、紫苏叶、荆芥、杭菊花、苦桔梗、莲子心、石菖蒲、钩藤、焦曲、麦冬、鲜芦根等 。一剂烧退搐止 ,再用清热养阴以善其后 。


   《中医正骨经验概述》或名《杜自明整骨经验概述》 。骨伤科著作 。杜自明口述 ,其助手整理 。该书整理了杜氏擅长手法治病之特点 ,以及杜氏教授技艺 ,注重临床实践 ,强调:多能生熟 ,熟能生巧 ,巧能生智 。一旦临证 ,手触于外 ,巧生于内 ,心随手转 ,法从手出 。对骨之横断、斜断、碎断 ,筋之松弛、痉挛 ,虽在肉里 ,以手扪之 ,自悉其情 ,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等 ,颇富特点与启发 。


    杜自明 ,男 ,汉族 ,四川省成都市人 ,生于1877年 ,卒于1961年 。杜自明从事中医骨伤科60余年 ,坚持从临床实际出发 ,形成了独到的治疗骨折筋伤的手法 。他凭据《医宗金鉴》中摸、接、端、提、推、拿、按、摩等正骨八法 ,结合自己祖传手法 ,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正骨手法 。他强调“多能生熟 ,熟能生巧 ,巧能生智” ,临证经验积累十足 ,自能手触于外 ,巧生于内 ,心随手转 ,法从手出 。对折骨伤筋的内在病情 ,从外施治 ,效果很好 。


    王仆诚 ,原名联福 ,男 ,汉族 ,生于1877年 ,四川省江县人 。王仆诚从事中医儿科事情60余年 ,造诣颇深 ,主张防重于治 。他提倡“三分医药 ,七分调治” ,阻挡常服药 ,乱服药 。他说 ,只要慎风寒 ,节饮食 ,勤锻炼 ,讲卫生 ,小孩就会不生病或很少生病 。即使偶而患病 ,只要稍加调治 ,也会很快痊愈 。他强调 ,儿科医生不仅要富有同情心 ,而且还要有耐心 ,要善于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 。要耐心解释 ,多作分析 ,不要把小病说成大病 ,同时还要把应当注意的事情和调治要领告诉病家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病治好 。


〖医德事迹〗

    王仆诚常讲 ,人与人之间应当休戚与共 ,缓急相通 。特别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 ,更要将心比己 。他说 ,医非营业 ,药以治病 ,医生不能唯名利是务 。他主张 ,医生的职责是一不图报 ,二不沽名 。在他开办的“荣丰堂”药店 ,悬挂着许多牌匾 ,他最喜欢“医非营业”、“药以治病”这两副 。对于病重而又无钱买药的患者 ,他总是免费施药诊治 。解放前 ,天花病广泛流行 ,他在恒久的医疗实践中 ,不仅专心研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天花的有效疗法 ,而且热心推广接种牛痘疫苗以预防天花 。每年春秋两季 ,他都要免费为群众接种牛痘疫苗 。其时 ,成都尹仲锡曾设“慈惠堂” ,收养被人遗弃、无家可归的病残孤儿 ,并教以技艺 。他则义务为那些小孩治疗疾病 ,所需药品均免费提供 。


    魏舒和 ,字长熙 ,河北省蔚县人 ,生于1891年 。魏舒和临证非常重视调肝理胃(脾)、宣肺利窍 ,其中宣肺利窍医耳病是其学术特长 。他见临床上肝胃(脾)反面病变最多 ,接纳舒肝和胃法治疗颇有心得 ,故以“舒和”为号 。宣肺利窍医耳病是魏舒和“耳聋治肺”看法的体现 。他以此法治疗耳聋重听效果显著 ,常用药物如杏仁、桔梗、蝉衣、菖蒲等 。


『施诊治病』

    魏舒和临床还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如治一年逾古稀的女性患者 ,喘咳痰多 ,黄白相兼 ,病十余日 ,夜重昼轻 ,不能平卧 ,喉中痰鸣 ,脉象弦滑 ,舌质淡红 ,苔白滑而腻 。使用宣肺化痰、平喘降逆法 ,取葶苈大枣汤、小青龙汤、生脉饮三方加减 ,药用葶苈子一钱、大枣五枚、杏仁泥三钱、苦桔梗一钱半、嫩射干一钱半、炙麻黄三分、五味子一钱、细辛三分同打 ,生石膏五钱、酒条芩三钱、浙川贝母各一钱半、桔红络各一钱半、旋覆花二钱(包)、鹅管石一钱、苏子霜一钱半、海浮石、黛蛤散各三钱布包 ,冬瓜子五钱、北沙参五钱、炙甘草一钱 ,二剂喘平 ,五剂诸症皆消 。


〖今世名医〗

    纪宝华 ,男 ,1932年老2月生 ,湖北省黄梅县人 。内科学教授 ,担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1950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 ,1956年结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 。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医疗 ,包罗会诊、急诊、门诊及病房事情 。能熟练处置内科疾病 ,抢救过许多危重病人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尤其在心血管血液动力学和高血压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在瑞士进修期间从事高血压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尤其是关于Ca2+Mg2+交感受体与血管收缩关系方面的研究 。


    愿好朋友立志须如三古盛 ,为书自起一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