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酷暑时的“特色饮料”
2020-06-10



历史上的今天

1907年6月10日 ,北京-巴黎汽车大赛开始 。

1919年6月10日 ,大总统徐世昌被迫下令免去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币制局总裁陆宗舆的职务 。

1952年6月10日 ,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事情题写了“生长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

1984年6月10日 ,中国选手朱建华在联邦德国举行的角逐中以2.39米的结果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

1998年6月10日 ,哈萨克斯坦举行新都迁都庆典 ,正式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 。

1999年6月10日 ,美国华人科学家杨向中 ,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取得非生殖细胞克隆牛的乐成 。


昔人酷暑时的“特色饮料”


酷暑时节 ,你若不来一杯冰饮下肚 ,怕是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市叫嚣 。那你有没有想过 ,古时候人们怎么渡过大热天呢?古代没有“饮料”这个词 ,但在《周礼·天官》中记载有一个职业叫做“浆人” ,卖力掌管“六饮” ,属于酒官的一种 。

“六饮”即水、浆、醴、凉、医、酏 。水就是寻凡人家喝的凉白开;浆更高级一点 ,《齐名要术校释》中就提到过一种浆 ,即水浸小米或用奶酪制成的饮料;醴指的是甜米酒;凉指的是寒粥或者滥 ,《礼记·内则》里面把“滥”解释为干梅和水;医指的是梅浆;酏指的是黍酒 。

差异朝代的人各有妙招 ,制作出的“饮料”也各有千秋 ,让我们来盘点各朝代昔人喝的“特色饮料” 。

一、汉代

汉代以前 ,昔人所谓的“饮料”其实就是普通的井水 ,其时有“井之所尚 ,寒泉洌清”之说法 。但是到汉代 ,一种叫做“蜜水”的饮料泛起了 ,就是在原先的井水中加入蜂蜜 ,搅拌一下就成了蜜水 。现代人眼中 ,蜂蜜水很常见 ,但是昔人的蜂蜜产量不高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用得起 。

《魏书》上曾经记载过关于袁术的一个故事:“时盛暑 ,欲得蜜浆 ,又无蜜……”袁术这个时候快要死了 ,其时正是夏天 ,军队里粮食无几 ,更别说蜜水 ,后来袁术在床上吐血而亡 。

所以 ,蜜水在汉代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饮料 ,不外 ,随着时代生长 ,汉末的时候 ,蜜水这种饮料的做法已经在民间比力常见了 。


二、隋唐

隋唐年代的人在喝饮料这件事上比前代人更为讲究 ,他们把“饮料”称作“饮子” 。“饮子”就是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的饮品 ,在其时很受黎民欢迎 ,既可以用来解渴 ,同时还可以清热解毒 。而且 ,饮子的制作成本比蜜水要低产量也大 ,在长安街上开设了很多家卖饮子的小店 ,有些小店还可先喝后给钱 。

杜甫的《寄韦有夏朗中》里就有一句“饮子频通汗 ,怀君想报珠” ,这里说到的饮子就是指用草药熬制出来的饮品 。饮子除了可以由草药熬制而成 ,还可以用果品制作 ,蔗浆就是其中的高等品 。在《杨太真外传(下)》里说到了一件事情 ,杨玉环去世之后 ,唐玄宗茶饭不思 ,于是张皇后就给皇帝送去了一道“樱桃蔗浆” ,虽然皇帝最后还是没有吃 ,但是我们知道了其时有蔗浆的存在 。


三、宋代

宋代饮料的种类愈发富厚 。宋人把“饮料”称作“凉水”或者“熟水” ,这就不是以前普通喝的井水了 ,而是一种果汁类饮品 。在《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等书中就介绍说过宋代有“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等二三十余种饮料 。

而且 ,宋代饮料之间还存在“品级之分” ,像《西湖老人繁胜录》里介绍到的“药冰水”就是富贵人家才气消费起的饮料 。而且翰林院还对种种熟水进行过一次评比 ,排在首位的是“紫苏熟水” 。


四、元代

元代流行一种饮料叫做“舍利别” ,也称作“舍儿别” ,它在元代很流行 ,具有“祛暑止渴、清心补益”的功效 。

《局方发挥》中曾经记载过这种舍利此外制作要领:“取时果之液 ,煎熬如饧而饮之 ,稠之甚者调以沸汤 ,南人因名之曰煎 。”因为舍利别主要是用火煎制而成的果品汁液 ,所以在民间又把它叫做“煎” ,其时还有如杨梅煎、木瓜煎等类似饮料 。


五、清代

清代泛起了一种叫做“荷兰水”的饮料 ,由一位名叫约瑟夫的英国人发现 ,并于清朝同治年间传入中国 ,也是富贵人家才气吃得起的高级货 ,类似于我们现在喝的柠檬汽水 。《清稗类钞·饮食类》里曾经记载道荷兰水其实不是荷兰人发现的 ,也并不是在荷兰生产的 ,而是因为“吾国初称西洋货品多曰荷兰”的缘故 。

所以 ,虽然古代不像现代有这么多的各色饮料 ,但是照此看来 ,昔人能喝到的饮料也不少了 。


祝好朋友锦绣前程千帆竞渡 ,长征路上万马飞跃!

昔人酷暑时的“特色饮料”



历史上的今天

1907年6月10日 ,北京-巴黎汽车大赛开始 。

1919年6月10日 ,大总统徐世昌被迫下令免去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币制局总裁陆宗舆的职务 。

1952年6月10日 ,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事情题写了“生长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

1984年6月10日 ,中国选手朱建华在联邦德国举行的角逐中以2.39米的结果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

1998年6月10日 ,哈萨克斯坦举行新都迁都庆典 ,正式把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 。

1999年6月10日 ,美国华人科学家杨向中 ,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取得非生殖细胞克隆牛的乐成 。


昔人酷暑时的“特色饮料”


酷暑时节 ,你若不来一杯冰饮下肚 ,怕是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市叫嚣 。那你有没有想过 ,古时候人们怎么渡过大热天呢?古代没有“饮料”这个词 ,但在《周礼·天官》中记载有一个职业叫做“浆人” ,卖力掌管“六饮” ,属于酒官的一种 。

“六饮”即水、浆、醴、凉、医、酏 。水就是寻凡人家喝的凉白开;浆更高级一点 ,《齐名要术校释》中就提到过一种浆 ,即水浸小米或用奶酪制成的饮料;醴指的是甜米酒;凉指的是寒粥或者滥 ,《礼记·内则》里面把“滥”解释为干梅和水;医指的是梅浆;酏指的是黍酒 。

差异朝代的人各有妙招 ,制作出的“饮料”也各有千秋 ,让我们来盘点各朝代昔人喝的“特色饮料” 。

一、汉代

汉代以前 ,昔人所谓的“饮料”其实就是普通的井水 ,其时有“井之所尚 ,寒泉洌清”之说法 。但是到汉代 ,一种叫做“蜜水”的饮料泛起了 ,就是在原先的井水中加入蜂蜜 ,搅拌一下就成了蜜水 。现代人眼中 ,蜂蜜水很常见 ,但是昔人的蜂蜜产量不高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用得起 。

《魏书》上曾经记载过关于袁术的一个故事:“时盛暑 ,欲得蜜浆 ,又无蜜……”袁术这个时候快要死了 ,其时正是夏天 ,军队里粮食无几 ,更别说蜜水 ,后来袁术在床上吐血而亡 。

所以 ,蜜水在汉代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饮料 ,不外 ,随着时代生长 ,汉末的时候 ,蜜水这种饮料的做法已经在民间比力常见了 。


二、隋唐

隋唐年代的人在喝饮料这件事上比前代人更为讲究 ,他们把“饮料”称作“饮子” 。“饮子”就是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的饮品 ,在其时很受黎民欢迎 ,既可以用来解渴 ,同时还可以清热解毒 。而且 ,饮子的制作成本比蜜水要低产量也大 ,在长安街上开设了很多家卖饮子的小店 ,有些小店还可先喝后给钱 。

杜甫的《寄韦有夏朗中》里就有一句“饮子频通汗 ,怀君想报珠” ,这里说到的饮子就是指用草药熬制出来的饮品 。饮子除了可以由草药熬制而成 ,还可以用果品制作 ,蔗浆就是其中的高等品 。在《杨太真外传(下)》里说到了一件事情 ,杨玉环去世之后 ,唐玄宗茶饭不思 ,于是张皇后就给皇帝送去了一道“樱桃蔗浆” ,虽然皇帝最后还是没有吃 ,但是我们知道了其时有蔗浆的存在 。


三、宋代

宋代饮料的种类愈发富厚 。宋人把“饮料”称作“凉水”或者“熟水” ,这就不是以前普通喝的井水了 ,而是一种果汁类饮品 。在《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等书中就介绍说过宋代有“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等二三十余种饮料 。

而且 ,宋代饮料之间还存在“品级之分” ,像《西湖老人繁胜录》里介绍到的“药冰水”就是富贵人家才气消费起的饮料 。而且翰林院还对种种熟水进行过一次评比 ,排在首位的是“紫苏熟水” 。


四、元代

元代流行一种饮料叫做“舍利别” ,也称作“舍儿别” ,它在元代很流行 ,具有“祛暑止渴、清心补益”的功效 。

《局方发挥》中曾经记载过这种舍利此外制作要领:“取时果之液 ,煎熬如饧而饮之 ,稠之甚者调以沸汤 ,南人因名之曰煎 。”因为舍利别主要是用火煎制而成的果品汁液 ,所以在民间又把它叫做“煎” ,其时还有如杨梅煎、木瓜煎等类似饮料 。


五、清代

清代泛起了一种叫做“荷兰水”的饮料 ,由一位名叫约瑟夫的英国人发现 ,并于清朝同治年间传入中国 ,也是富贵人家才气吃得起的高级货 ,类似于我们现在喝的柠檬汽水 。《清稗类钞·饮食类》里曾经记载道荷兰水其实不是荷兰人发现的 ,也并不是在荷兰生产的 ,而是因为“吾国初称西洋货品多曰荷兰”的缘故 。

所以 ,虽然古代不像现代有这么多的各色饮料 ,但是照此看来 ,昔人能喝到的饮料也不少了 。


祝好朋友锦绣前程千帆竞渡 ,长征路上万马飞跃!